关注“社会学理论大缸”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快三年了,陆陆续续上过宇凡开设的几门课程,弥补了课堂教学很多不足的地方。尤其是2020年暑假上的《社会理论体系精读课程》解答了困惑我许久的关于经典原著阅读的若干问题,比如:更为重要的是,这门课培养了我阅读外文经典著作的新习惯——对照原文,一句一句啃下来。
收到课程推文的时候,我还在国外访学。那时,我已经对国内外的博士教育的形同质异产生了困惑,也发觉国外高校开设的经典理论研究的课程上起来非常吃力。一方面,早草草阅读了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和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等社会学经典名著。这些著作也是我们学校博士培养的必读书目。但是,一看英文版本,非常怵!在另一方面,英文文章中看到相关引用和对话,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为什么用这个理论,这个理论对田野材料的解释力怎么样,理论与理论怎么对话。强调对照原文、句读经典的社会理论打开方式的确吸引了我,可能我是期许课程能够缓解我内心的困惑,或是走出填鸭式阅读经典的困境。
第一次为了上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准备了好几天,而这种准备是必要的。课前,会发放课程大纲、精读的文本和相关论文、书籍。在上第 1讲《官僚制》课程前,我是过了两遍中文和英文,带着问题去听课的。
但是听完课,就明白经典精读是一种读厚的过程——文本本身并不是几页文字,而是关联了很多知识延伸和历史脉络。第一次课程结束后,我在笔记上写下:寻找文本之间吊诡的地方,发觉当时研究语境的种种联想和质疑。上完课后,自己把宇凡讲过的再读一下,然后和他讨论具体问题,非常有效。
宇凡的课后指导服务一级赞!学完韦伯的官僚制研究后,结合我自己的学科背景十分关注法律的官僚化。宇凡课上浅浅提及,课后知晓我的关注点后,不仅推荐了国内外学者、相关经验研究和前沿热点给我,而且表示他也会努力补一补法律知识,以更好为我答疑解惑。
对今后也来上理论精读班的学生想说一点:如果想要取得一定的效果,或改变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扩展自己的眼界、亦或更深一步理解那些大部头的著作,都需要自己课前、课后翻来覆去的嚼一遍、再嚼一遍。说实话,除了课程要求的必读文本和经验研究论文,2020年暑假课程的所有资料,我至今仍未完全读完,更遑论消化完。但是,回想起,几十人一起,一句一句啃读经典理论著作的时光,听老师引经据典、分析理论、联系现实的侃侃而谈,那种对于理论著作的兴趣就那样涌上心头。
——以上课程心得来自瑞同学(国内某985高校法学专业博士生)
我一定要安利《社会理论体系化精读》课程!作为一个跨专业的本科生,之前阅读理论时总感觉似懂非懂,而且没有接受过科班训练,上课时总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思考和学习这些理论。
我只需要知道理论家说了些什么吗?理论家的文本我应该怎么阅读呢?为什么总感觉理论家所使用的一些概念前后间存在张力呢?为什么总感觉有些理论家的文本欲言又止呢?我知道了这个理论,又怎么做到和经验不撕裂呢?
老实说,在2021年暑假上这门课之前,我面对这些问题可能只是笼统地想着,甚至一些老师也是这么说的:“读就好了,读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是这对我来说是很笼统的答案,大概是说了跟没说一样的。
在这门课上我才知道,明白理论家的文本的成文背景,知道他们是在什么背景和其他人对话乃至交锋,了解对话和交锋的内容大概是涉及什么和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对话和交锋,把握文章的脉络是很重要的。文章的脉络不仅能帮助了解文本的语境,而且也助于把握一些字词和关键概念。如果失去了脉络,我很可能会先入为主地直接从自身所处的现实和时代跨时空强加理解。以韦伯官僚制一节中的“职业”(Beruf)为例子,老师展开叙述了世俗和崇高意义上的翻译版本,并且展开了韦伯时代的德语语境。再以韦伯的一段话中接连出现的“社会地位”“社会评价”“身份惯例”为例子,老师不仅说了这个词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还说了韦伯在和谁对话、以及韦伯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这些概念的。另外,这门课带给我的反思就是需要超越教材。教材上的展现是平平无奇的。以韦伯的官僚制为例子,教材只是平白无奇地罗列里边的特点,而且不同教材的总结可能还有不同。但是这些总结真的能代表理论家的原文吗,理论家的文本真的写得像一点点罗列吗?
上了这门课我才明白,理论家的文本也可以是没完全展开论述的、受到后人编排影响的,甚至同一个理论家不同时期的文本也可以是在某种程度上相互矛盾的。这其中又会有很多引人思考的地方。以上的这些内容,都是教材不会带给我的。教材上有的只是平面化的、抽离了时间变化的要点概括。
另外,这门课更特别的地方在于精细的个性化答疑,这些答疑不仅被老师整理成文档,涉及的文献还专门做了集合推送!还有频频出现的“如果没有xxx,那还是xxx吗?”“有没有从另外一个角度展开的对xxx的研究呢?”,这真的是一种很好的发问和思考的方式!这里就涉及到很多当代的文献和例子,有了这些例子,再也不会感觉丝毫不知道这些理论能给当下经验带来什么启发了。与其说这门课一五一十地将涉及的理论家的思想方式全部展开,不如说这门课给了个地图和思考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感谢老师的热情、专业和辛苦付出!
——以上心得来自 萧韶君(国内某高校非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 3 - 把宇凡老师当作一个真实友善、积极向上的朋友从2020年9月开始关注“社会学理论大缸”,时至今日,我也陆续听了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系孙宇凡老师的些许课程,今天就《社会理论体系精读班》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1. 每门课都有明确的课程大纲,课前预习材料准备充足在课程学习之前,宇凡老师会提前告诉你这课的学习目标。与此同时,也会将每节课的核心内容和相关精读文本、拓展文本发给大家。我觉得这些材料是准备非常充分的预习材料,我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调整预习状态:如果我的时间比较紧张,我会先看一下每节课的核心内容和精读文本;如果当时学有余力,则会在此基础上再阅读拓展文本。如此一来,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将会被我入课堂,能够让我更加聚精会神的学习。记得去年暑假上《社会理论体系精读班》,课前第一次读韦伯科层制的原文,当时对我而言挺费劲的,好在能重复听这节课,加之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现在能够初步把握相关观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了解社会学这门学科它所特有的视角及思维方式。2. 课程内容并非对陈旧知识的照本宣科,而是对核心观点的娓娓道来在上《社会理论体系精读班》之前,也阅读过相关社会学教材,看过MOOC的相关课程。宇凡老师并不是走教材路线,而是抓住社会学领域的重要人物,选取其代表性著作进行解读。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并非就知识点讲知识点,而是会还原当时情境。与此同时,他还会提及与之相关学术人物,拓展其观点,并推荐众多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非常享受,因为他传授的不只是学科知识,而是为你打开了一个学科之门,一个新兴世界。此外,宇凡老师不仅注重理论观点的呈现,还非常重视案例教学。
宇凡老师不仅仅告诉你社会学及其母题分支、学术检索的方法,还会告诉你怎么做能做得更好,与此同时,你也能知道宇凡老师为人。知道他一路如何走来,在台湾求学阶段、在广州做智库阶段,以及他去国外做新研究的过程中他所面临的种种困苦艰辛。所以,他是一个脚踏实地、有血有肉的以学术为业的学者。一路学习下来,我不仅把他当成一位厉害的社会学老师,更把他当作一个真实友善、积极向上的朋友,这大概也是我一直关注他的原因之一吧。
最后我想表达的,还是“感谢”。这两个最庸俗、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字,但也确实没有其他文字能够代表我此时内心的真实感受。感谢生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能够拥有这么优越的学习机会。
——来自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博士生邓霜娇
- 4 - 课程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把我引进了社会学的大门最开始知道“社会学理论大缸:这个公众号是无意中看到公众号的一篇文章,觉得作者写的东西很有意思,再往前面的一些文章翻一翻,又看到了作者从学生到职员再到学生的心路历程,这样的路径给了在职场中的我一些鼓励,感觉其实有很多人都是在生存中生活,在生活中生命,更让我有信心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之后得知作者开课后,我就报名了2021年的五一班和暑假精读班,还有也参加了学术理论写作讲座。我的背景是学传媒类学科的,之前在学校学习的更偏向实操方面,对理论的研究与探讨没有特别深入,所以当要考虑写一些学术的东西了,自己也会在各种平台自学了不少关于传播学理论的知识。我个人的学习体会是,社会科学理论学习如果要追溯的话都会有个根本学科——社会学的这么一个历程。社会学理论大缸的这一系列的课程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把我引进了社会学的大门,让我对理论的轮廓有了一些概念和感觉,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这种对理论的追求不仅仅只停留在读原文知原意上面,更是让我关心这个世界的关系问题:个人与世界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与组织的关系。
——以上心得来自卫同学(在职工作,非社会学背景,正在准备留学)